管状腺瘤

管状腺瘤

概述:管状腺瘤(canalicular adenoma)是一类少见的涎腺良性肿瘤,以前大多将其混杂在基底细胞腺瘤中,WHO新分类中将其列为单独的一类肿瘤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管状腺瘤常见发生于60岁以上老人,女性稍多于男,好发于上唇。据美国陆军病理研究所121例资料:89%发生于60~80岁,平均年龄64.6岁。男女之比为1.7∶1,发生于上唇者占73.5%;其次为颊黏膜,占12.4%。根据Nelson等报告的29例管状腺瘤,男性16例(55%),女性13例(45%),两者无显著差别。患者发病年龄较大,介于33~73岁。平均60岁。
    发病部位有显著的特异性。29例中,位于上唇23例,紧邻上唇3例,下唇、硬腭及腮腺区各1例。文献中亦有报告位于颊部小涎腺者,但大涎腺罕见。

病因

病因:病因不明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肿瘤生长缓慢,临床呈现为无痛性肿块,Nelson等报告的病例,病期2个月至15年,平均8.4年,明显长于其他肿瘤。无疼痛及其他自觉症状,逐渐增大的肿块为患者就诊的惟一原因。肿瘤体积一般较小,直径多在2cm以内。扪诊界限清楚、活动。肿块界限清楚,活动。单个或呈分叶状、多结节。有些病例颇似黏液囊肿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肉眼观呈现为有包膜结节。剖面呈黄褐或棕黄色,有时可见小囊样间隙,内含凝胶样物质。光镜见其显著特点是瘤细胞表现的一致性:立方状或柱状,包含有嗜酸性细胞质。细胞界限一般不很清楚,嗜碱性的细胞核呈卵圆形或长梭形,染色均匀,罕见有丝分裂相。单层的细胞条索排列呈不同大小的导管样结构,常见这两层细胞相互平行排列形成颇长的管道样,中间为腔隙。管状腺瘤的间质特点是稀疏的纤维组织,细胞成分极少而富含血管,常见内皮衬里的未开放血管(图1)。可见囊样腔隙,大的腔隙内可见上皮细胞条索呈乳头状突起突入腔内。肿瘤一般有纤维层包膜,低倍镜下有时可见有多灶性瘤组织而无包膜。此种情况不能认为其属恶性表现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

诊断

诊断:临床上,根据管状腺瘤及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上唇,并呈典型良性肿瘤表现者,可作出大致诊断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组织病理学方面需与基底细胞腺瘤相鉴别。

治疗

治疗:治疗为手术切除。小涎腺肿瘤在正常组织内切除,腮腺肿瘤可酌情作腺叶切除或区域性切除术,保留面神经。

预后

预后:手术切除后肿瘤极少复发。Nelson等报告18例肿瘤,经5~128个月(平均34个月)随访,无一例复发。

预防

预防: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